肾是人体的五脏之一,位于人的腰部,也就是脊柱的两旁。肾一般都有两个,左右各一个,是人体津液系统的总阀门。在西医里,一般称为“肾脏”。西医讲的肾,就是将人体解剖之后呈现出来的真实的形态上的肾,也就是说,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具体的东西,用术语讲,就是一种“器官”。它的作用就是泌尿,在西医眼里,肾脏就是一个能够产生尿液和排泄废物的器官。
肾脏在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肾脏#通过产生尿液,可以排出人体内多种因代谢所产生的废物,这些废物为尿酸、尿素氮等。但是,在中医眼里,肾并不局限于肾脏的生理功能,也就是说,它不但包括了具体的器官,还主控着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所包含的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中医眼里的肾,不但包括泌尿系统,还包括生殖、内分泌系统的部分功能。肾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肾脏的稀释、浓缩和回收功能,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和水平衡,分泌红细胞生产素,促进骨髓造血,以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通过肾脏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调节体内的钙磷代谢等。更重要的是,肾还关系到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西医眼中的肾脏中医学认为,肾具有“主骨、生髓、通于脑”的功能,所以它主宰着人类的中枢神经。具体地说,是因为肾可以藏精,而精又可以化生髓,髓藏在人的骨头里面,而骨头又完全依靠髓来保养,最后,髓又会全部聚集在人的脑部。所以《黄帝内经》有“肾生骨髓”、“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脑为髓之海”等说法。中医里还讲,一个人的肾气充足,那么他的骨质便坚固,体格也就健康,并且他的脑力也会非常灵敏而精巧、思维敏捷。相反,如果一个人的骨质疏松,走路没有力量,就说明他的髓海是空虚的,并且他会是一个非常健忘的人,这样的人还极容易失眠。因此,临床常以补肾益肾法来治疗内科的神经衰弱等病症。比如肾虚,在中医里,说的并不完全是肾脏出了问题。
西医眼中的肾脏肾虚可有两种意义上的解释,一种是广义的肾虚,另一种是狭义的肾虚。人们经常说的肾虚,大都是狭义的肾虚,是肾主生殖功能减弱的一系列症状,比如阳痿、早泄、遗精和不育不孕等。而广义的肾虚,则指的是肾气功能减弱的表现,如小便频多、腰腿酸软、耳鸣耳聋、头晕乏力等。广义的肾虚具体可以分为两类:在脑力上的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在情志上的表现是情绪容易失控,经常头晕、易怒,且伴有焦虑、抑郁等。
但是,在西医里却没有“肾虚”这种说法。西医对于肾病的解释,要么是肾炎,再严重的便是肾功能衰竭。在西医中,比如一个人患了肾炎、肾功能衰竭时,可能会出现中医里所讲的肾虚的症状,但也可能不会出现肾虚的症状。注:文中内容来源于沈湘《养肾如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