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2日,深圳市罗湖区晴晴言语康复中心主任伍雪玲又在深圳开起了第二家晴晴早教中心。这家早教中心有些特殊,专门帮助那些有听力障碍、言语发育迟缓的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我是被成千上万家中推着往前走,因为他们的孩子无法到正常的幼儿园无法适应,幼儿园也不愿意收。”伍雪玲说。22年前,伍雪玲一岁多的女儿晴晴有听力障碍,伍雪玲尝试自己到特殊学校学习如何帮助听障儿童恢复听力,然后自己在家帮助女儿康复。经过1年多的艰辛努力,她的女儿终于可以开口说话。当更多人得知伍雪玲的奇迹后,越来越多听障儿童家长找到伍雪玲,希望她帮帮自己的孩子。她的康复中心成立17年以来,一共帮助上千名特殊儿童回归正常生活。她说,自己的目标是办一所所有“特殊儿童”都可以来就读的幼儿园。
哪怕是周末时间,伍雪玲也经常放弃休息,回到康复中心。因为不少孩子家长周末才有空,周末,是她和家长们沟通的好时机。“自从办起康复中心,基本上就是这样了。与其在家接电话,不如在这里直接和家长面对面沟通。”
为帮女儿开口说话她把自己“逼”成了言语康复师
伍雪玲的女儿晴晴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被确诊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几乎全聋。一开始,她给女儿配了助听器,但女儿还是还是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伍雪玲不想女儿一辈子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为了女儿的未来,当时年轻有为的伍雪玲辞去了工作,带着女儿四处求医。
当时女儿晴晴只有1岁7个月,去上幼儿园,太小,又听不见别人说话,她只有整天哭,她哭的时候老师也措手无策。当时的情形,她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当时幼儿园的院子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滑滑梯,女儿很想去玩滑滑梯。“我就跟我的女儿说,我说你叫妈妈,你说一个妈妈,我就带你去。引诱了好久,就是说不出来,怎么也说不出来,就连发音都不会,a啊都发不出来,我说你不会叫妈妈,你就发个a啊。因为她很聪明,他会知道要去那里玩,但是她就是不会表达,你说a发一个音妈妈就带你去,他还是发不出来,折腾了半个小时都做不出来。我当时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而要让晴晴听到声音,安装人工耳蜗是唯一的办法。当时,安装人工耳蜗需要20万元,在女儿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年,伍雪玲一家才花20万元在深圳布吉卖房,过上安定日子。为了帮女儿装耳蜗,她决定卖掉这套房子。后来,在香港一家基金会的资助下,晴晴在2岁2个月大的时候,植入了人工耳蜗。装上耳蜗的那一刻,女儿终于听到了声音,激动得大哭,伍雪玲知道,女儿能听到声音了,母女俩抱在一起激动的哭了。
听到声音只是第一步,从可以听到开口说话,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伍雪玲一遍遍的教,终于在人工耳蜗开机两个月后,第一次听到了女儿叫“妈妈”。到了两岁9个月的时候,晴晴就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去学校上幼儿园了。等到晴晴上中学时,她的成绩非常优秀,伍雪玲始终没有告诉老师,女儿是一名听力障碍儿童。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聊天,老师才了解到晴晴是一名听障儿童。“老师说,你怎么没告诉我她是一名听障儿童,这样我们也好帮助她啊。我说,她不需要别人额外的帮助,我相信她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
伍雪玲和孩子们在一起
17年间帮助上千名特殊儿童回归正常生活
伍雪玲帮助听障儿童康复的“奇迹”开始在深圳传开。有了第一次成功的案例,主动找伍雪玲的家长越来越多,伍雪玲的“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年,伍雪玲在深圳成立了言语康复中心,并以女儿晴晴的名字命名。目前,该中心平时固定多名听障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当时,很多听障儿童家长找到伍雪玲,希望她用帮助晴晴康复的那套方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康复。“当时,我的家中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前来上门请教,一开始,帮助孩子康复训练就在我家中进行,后来家长们太多,我家房子也不大,我家都挤得满满的。邻居们都很好奇,说你家是做什么培训的,怎么这么红火?”看着家长们热切的眼神,伍雪玲有了把帮助孩子开口说话从“副业”转为主业的想法。
因为带孩子前来康复的人群太多,伍雪玲亟需扩大场地。年,她卖掉了自己在深圳的唯一房子,换了一间商业写字楼。起初,有4个孩子在这里做语言康复训练。到后来,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
从听到声音到开口说话,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常的同龄儿童一次就能学会的表述,这些孩子要反复训练上百遍才能学会。因为康复周期长,在康复的前两年,往往很难见成效,这让很多康复师都失去了信心。有一段时间,康复师跳槽流失很严重。“我们这边也不能给出很高的工资,毕竟,我们这个康复机构还是带有一定公益性的,如果从学校招人,很多老师不愿来,如果从学医的大学生中招人,他医院。”那段时间,因为康复师难招,伍雪玲都愁白了头发。
在言语康复中心成立17年间,伍雪玲一共帮助上千名听障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或告别言语障碍,或告别自闭症世界,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她把帮助孩子作为毕生使命
这些年,太多“特殊儿童”的家长找到伍雪玲,希望她能帮帮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开口说话,或者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去上幼儿园。每次看到家长们无助的眼神,伍雪玲的心里都很难过。她曾记得,有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来到她的康复机构之前,曾经找了很多间幼儿园,但孩子都无法融入幼儿园,因为孩子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在幼儿园生活,经常孩子去了幼儿园不到一个月,幼儿园老师就反映孩子“行为异常”,要求家长把孩子领回家。“但对于家长来说,不可能一辈子让孩子生活在家中,孩子终究要长大,他也需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我们的使命就是通过康复治疗,帮助这些孩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今年4岁多的阿彬(化名)经过在深圳晴晴言语康复中心10个月的康复训练,孩子终于能和妈妈进行正常沟通了。在此之前,孩子除了会喊“妈妈”,甚至连基本词汇都不会说,阿彬的母亲为此专门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专门来到深圳,专门协助孩子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阿彬的妈妈昨天告诉记者,阿彬因为言语发育迟缓,到了4岁依然不会说话,平时和大人沟通,主要靠用手指比划,除了会喊“妈妈”,因为平时和爸爸接触较少,他连爸爸都不会喊。这可愁怀了她。“说实话,头发都愁白了。我的孩子在做自闭症量表测试时,差3分就被诊断为自闭症。我在北京找了几家言语康复学校,但效果都不理想,他们并没有专门的言语康复训练项目,他们都把我的孩子当做自闭症去做治疗。但效果很糟糕。后来,我只好辞去工作,专门来到深圳,专职帮助孩子进行言语康复。”阿彬的妈妈说。
据阿彬妈妈介绍,阿彬刚到深圳时,她曾把阿彬送到普通幼儿园去学习,但学习了两个星期,孩子就不适应。他无法听懂老师的指令,老师讲的东西他听不懂,他就会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有一次,他在校园里跑,老师在后面跟着追,追了半小时还没追上。幼儿园暗示家长,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建议家长把孩子带回家。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孩子领回家。在别人的推荐下,她把孩子送到了伍雪玲这里。阿彬刚到伍雪玲的康复机构时,这里的老师课程拍得满满的,但看到阿彬都4岁了,还不会说话,伍雪玲也很焦急。“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后来再想补回来就很困难。”伍雪玲说。为此,他专门调课,尽快为阿彬安排了康复老师。
直到现在,阿彬的妈妈依然忘记不了孩子会说一整句话时她激动的心情。“阿彬平时只会说两个字的词汇,连三个字的词都不会说,但到这里3个月后,孩子迎来了语言大爆发,简直成了话痨,什么都会说了。”她说,有一次孩子回到家,抱着她说:“妈妈,我最爱你了。明天下课你早点去接我好不好。”这时,她的心都融化了。经过10个月的言语康复训练,原本只会喊“妈妈”的阿彬,已经和正常孩子一样可以开口说话。阿彬的妈妈准备在今年9月份把孩子送到普通幼儿园去,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去生活、学习。
“我为什么又要开第二家康复中心,因为这些年前来找我的家长实在太多了,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场地根本忙不过来,也收不了那么多学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眼巴巴地想过来做康复,但因为老师的课程排不过来,只好让他们等待排期。很多家长跟我说,‘你再新开一家康复机构吧,拜托你了,我们的孩子等不及了。’新开一家康复机构,我们就能帮助到更多家长了。”伍雪玲说。于是,她又新开了一家康复机构,开设了各类针对特殊儿童的特色课程。
她一直有一个心愿,想自己办一个幼儿园,让所有的“特殊孩子”都能在这里上幼儿园。现在特殊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太难了。我想让我们的孩子们康复后直接在我的幼儿园就读,再经过幼儿园3年的康复,他们就能适应小学的节奏了。”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实习生李缘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